浅析体育和医学与人体健康

来源:中国职业医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0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0 引言 人类最重要的财富就是健康,这些年来,人们对于生命健康越来越重视。因此,不仅是医学家在探索健康的因素,也是全人类追求的目标。而目前能够做到的就是通过体育运动来

0 引言

人类最重要的财富就是健康,这些年来,人们对于生命健康越来越重视。因此,不仅是医学家在探索健康的因素,也是全人类追求的目标。而目前能够做到的就是通过体育运动来优化身体素质,来达到人体更加健康的目的。在学校,开设体育课程就是追求健康的第一步,学生通过课堂传授的运动技巧使其强身健体、娱乐身心。有句老话“生命在于运动”,其含义是表达体育运动能够有效达到健康的手段之一。而我国医学上对于健康的定义是医学能够保护人类的健康,并预防和治疗疾病。由此可见,体育运动和医学息息相关。而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体育是通过自身采取运动锻炼来强身健体,是人们主观意识上的行为。而医学依靠的是认知疾病、预防治疗疾病、保持身体机能、躯体的科学知识以及日常实践,是通过外在行为来预防和治疗疾病达到增强身体素质和延长寿命的效果。青少年作为提升群体健康水平的主要人群,其体制的健康不仅关系到个人的身心健康成长,还与整个民族健康水平相关。因此在重视其发展的情况下,学校的体育课程也不能轻易忽视[1]。

1 现代健康的观念

1.1 健康的内容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健康的认知也在不断变化。这直接影响了人们对于认识健康的价值和保持健康的行为。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在人们精神、身体、心理状态和社会状态都完好,并且没有疾病。这种健康是把人体作为一种结构,将其躯体和精神、心理和生理结合为一体。人类的健康包括四个层面: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社会状态健康、道德健康。健康不只是精神和躯体的完整统一,也是人与社会的统一[2]。

1.2 健康的认识

健康是与疾病相对立的存在,但没有疾病不代表身体健康。两者虽存在中间状态,亚健康是不健康也无明显疾病的状态。人们在随着时间和身体机能的变化,健康和疾病也会跟随产生变动。健康是人们在社会生存的基础,维护个体和群体健康是社会每个成员的义务所在。社会能够为社会成员提供消除疾病的条件,社会成员也要相应的增强自身体质的意识。

2 体育对于人体健康的作用

体育是作为一种形象文化而产生,不仅能够增强身体素质,还是促进健康的一项社会实践。在发展初期,就作为一种身体活动和娱乐项目出现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学校体育课程中。在工业化时期,一些为了实现短期目标或功利化的目的,突出了体育运动的工具价值。在信息时代,体育成为了促进社会群体健康的主要价值体现。社会、心理、生物这三种要素组成了三维体育观。也就是说,体育运动在人们追求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后开始注重社会健康。在如今的社会当中,以追求健康为目标,把体育运动作为提升人们生活质量和提高身体素质的路径。将学校中的体育活动作为人们提升社会健康的基础,凸显出体育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有助于身心发展,促进社会文明[3]。

2.1 体育活动能够主动改善人体健康

人体健康是一种动态体系,健康在人的生命运动过程中是一种能够积极主动的动能。体育运动能够显示其主动性和方向性。人在意识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会开始注重健康、身形优美、体格健壮等自我培养。由此可见,体育运动是一种人的主观需求,当人们在意识到体育运动能够有效预防疾病时就会自动开发运动这项功能。所以健康的主体是自我,完全发挥主体功能,再从健康的角度出发进行体育锻炼,以达到增强身体素质的目的。体育运动是受人的主观意识操控,具有主动性。

2.2 体育运动对人体健康的局限性

体育运动会与人体的健康有着一定的局限性,是因为受到了自身发展的限制。体育运动的发展阶段都反映着人类社会的文明和学科文化的冲击,这些都改变了体育文化的原有面貌。体育的作用是将人们长期限制在生物学层面的观念进行改变,通常认为体育就是锻炼身体,但随着人们对体育的本质有了新的认识后,开始重新认识体育的作用。其次对于人体健康来说,健康是有着特定的内涵,是一个关乎人的生命活动过程的概念。而体育运动只是占这个过程的一部分,所以除了体育之外还有其他路径也可以达到健康的目的。因此体育运动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4]。

2.3 体育复杂多样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大量边缘性的学科也随之产生,使传统的体育领域不断扩展,以满足人类对于体育运动的需求。体育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问题,例如生理上的、心理上的和体育的育人功能、派生功能等问题。使体育出现了复杂多样性。体育运动中出现的肌肉损伤,失败挫折以及自卑心理,都是对于人体健康有着不利影响,严重者还会产生运动猝死的事件。因此体育虽有着巨大的作用,但同时也会给人产生不良的影响。

文章来源:《中国职业医学》 网址: http://www.zgzyyxzz.cn/qikandaodu/2021/0105/360.html



上一篇:体育与医学结合促进“健康流行学”的发展
下一篇:医学非学历教育教学质量保障研究①

中国职业医学投稿 | 中国职业医学编辑部| 中国职业医学版面费 | 中国职业医学论文发表 | 中国职业医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中国职业医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